衛武營本事
跨劇種的對話:從京劇到歌仔戲——導演黃宇琳的跨界視野
從京劇身段到歌仔戲舞台,導演宇琳的藝術旅程,橫跨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戲曲語彙。 2016 年起,她開始與歌仔戲結下緣分,最初是以「身段指導」的角色參與,協助演員打磨角色;而隨著經驗累積,她逐漸轉換到導演的位置,必須同時掌握整體場景氛圍與演員表演的化學反應。
慢慢來-身體凝聚的勞動書寫:《勞動狂想》表演者的話
《勞動狂想》是場對「勞動」和「工作」的思索、想像和體現,不同於大眾對馬戲「驚險刺激」的既定印象,它不追求快速炫技,而是藉由放慢的身體語彙,展現馬戲技巧中細微的節奏與韻律,讓觀眾得以透過極具風格的「慢馬戲」細細品味。
捨下古典樂苦練手風琴,吳詠隆靠執著走出探戈音樂一片天
吳詠隆是臺灣極少數專業班多鈕手風琴演奏家暨探戈音樂家。原本主修長笛,大學畢業時意外聽到班多鈕(Bandoneon)多變且情感豐沛的音色,立刻愛上,捨下熟悉的古典樂器,隻身飛往阿根廷全心學習班多鈕,不但成為亞洲第一位奪下德國克林根塔爾手風琴大賽冠軍的演奏者,還前往日、韓、港、中、馬來西亞等多地演出,是台灣目前最具代表性的探戈演奏者之一。
翱翔,正要開始——談德賽告別演唱會「奇蹟歌聲」中的法語藝術歌曲
許多歌劇樂迷提到德賽,總是帶點不捨。這位能完美駕馭史特勞斯《納克索斯島上的亞麗安德內》中采碧內塔或奧芬巴哈《霍夫曼故事》中機器娃娃的輕花腔女高音,曾長久被定型為製造炫技效果的花瓶角色。
花腔女高音的完美化身──談娜塔莉·德賽的「奇蹟歌聲」
1999年,當時還在巴黎求學的我,偶然入手一張封面極為吸睛的CD唱片~《Vocalise》。封面上的娜塔莉·德賽(Natalie Dessay)擁有一雙靈動的大眼睛,神情俏皮可愛。
春美歌劇團《忘川遙》歌仔戲重繪陰間地圖 照見人生無常
我們害怕死亡,也無法停止想像死亡。它是一個避談的禁忌,也是文學與戲劇最執著追問的命題。從韓影《與神同行》、《比天堂還美麗》,到現象級舞台劇《勸世三姊妹》,以各自的語言描摹死後世界,拼湊出一幅陰間的地圖,那裡既是生命的終點,也是幽冥旅程的起點。
綻放,不必解釋——農村武裝青年寫給這座島的溫柔革命
每一蕊花 攏有家己想欲展現的姿勢 欲按怎開花 毋免向啥人來解釋
電音與現代舞的熱血共振
由編舞家布拉瑞揚・帕格勒法領軍的現代舞劇作《我・我們》,集結舞蹈、電子音樂與影像多重跨域創作,自2023年開演以來好評不斷。今年十月,《我・我們》第一部曲即將首度進軍高雄衛武營演出,本次特別邀請舞作的音樂統籌ABAO阿爆(阿仍仍)、編曲與混音師溫娜Wenna,從「音樂製作」的角度分享她們的創作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