衛武營本事
牛娟娟-NSO《詩琴畫語》 觀後心得
文|牛娟娟
位置特意選在二樓,能看到陳美安指揮的表情、手部動作,還有鋼琴家手部動作。
因此這次觀察角度擺在指揮對樂團的掌控、安排器樂演奏的能力、與團員的互動。
演前導聆提到指揮像老虎,但從柴可夫斯基:第二號交響曲《小俄羅斯》來看,
感覺更像豹!
音節處理得簡潔有力,乾淨不拖泥帶水,震撼度也夠;
曲中也以拍胸動作鼓勵讚美團員,樂曲結束後也不吝鼓舞樂團,感覺符合其個人美式熱情、Power俐落等特質。陳美安不愧是在國際頻頻獲獎的指揮!這才深刻了解指揮之於樂團的重要性。
此次是被 "蕭邦:第一號鋼琴協奏曲 F. CHOPIN: Piano Concerto No. 1 in e minor, Op. 11"吸引,茲拉塔‧喬基耶娃看似瘦弱,但鍵音有力,國際享有美譽,其技巧不在話下。琴鍵一落,即吸引強大注意力,但總感覺指下情感壓抑、小心翼翼,理性大於感性。直到第二樂章後段,才顯出感性情緒,讓我眼眶稍稍濕潤。
而陳美安指揮一改老柴樂曲風格,器樂伴奏轉為溫柔纏綿風格,也一改蕭邦慣以單調的器樂伴奏,譜出節奏、樂拍有變化的風格,暗暗叫好稱快!
歸家再度聆聽一直很喜歡的阿格麗希版本,情感奔放充沛、既熱情又柔媚,鍵音有力且圓滑流暢。
還是喜歡這樣的表現方式,融合愛戀、欣喜、落寞、憂鬱等的完整情感展現~~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9WRIBgYAXDQ&t=50s
好希望能有機會到波蘭華沙,親眼朝見鋼琴詩人蕭邦,聆聽多場音樂會!
熱門標籤
推薦閱讀
最初也最終,見證奇蹟的時刻
曾有幾位聲樂巨星來臺灣舉辦過告別音樂會,2017年的71歲卡列拉斯、2005年的70歲帕華洛帝、上世紀還有66歲的次女高音露德薇希(Christa Ludwig)於1994年,皆把臺灣作為告別巡演的一站。今年11月,「年僅」60歲的花腔女高音娜塔莉.德賽(Natalie Dessay),也即將在高雄臺北舉辦告別演出。
回家跳舞,在山海與聲光之間尋回部落靈魂
「臺東的土會黏人」,這句話是所有曾在臺東生活過的每個人心中獨有的情懷。十多年前,布拉瑞揚・帕格勒法從紐約林肯中心的聚光燈下謝幕,或許也是受到來自土地的感召,讓他突然有了想回臺東的念頭。而「回家」對於布拉瑞揚而言,既是一條真實蜿蜒的省道,也是一條必須用身體探勘、丈量的心靈長路。